赛博趣闻录
- 已编辑
- 67楼
- 已编辑
- 68楼
此外,华为也在做HarmonyOS3.0的推广,去店里参观一下就能拿纪念品。不过广州的官方店就没其他城市那么大方了,只有袋子能拿,勋章必须要消费才给送。
华硕官方店,17吋的1080P屏真是大果粒……
表哥这台机子的低色域TN辣鸡屏真是让我大开眼界……16年买的用到现在,4G+512G的组合硬是让他忍了6年(实际是真的卡,打开个文件管理器都能卡3-5秒)。清灰让表哥的笔记本走过最后几个月的余生,经典华缩了
给表哥写了一份装机单,当时显卡价格还没完全下来,表哥提议等年底双十一再考虑显卡。
路过U.S. Consulate General Guangzhou,但并没有看到6月刚放开时的大排长龙,人很少。
小蛮腰
- 已编辑
- 69楼
- 已编辑
- 70楼
- 71楼
Famous
E3V3 960,好怀念(
- 已编辑
- 75楼
何木槿
这不算啥,我见过好几回 “ 油柒 ” “仃車“
- 已编辑
- 76楼
- 当然这可以理解,毕竟没有几个人追求电脑像手机平板那样美观,能干活就行。
- 基本上大家都用iPad,安卓平板,有二合一的也都是游戏本以外的二奶机三奶机。
这恰好就是PC革命的失败之处……PC完全可以成为现代文娱体验的中心之一。我之前和 @Famous 讨论过这个问题:
看起来微软对平板电脑的定义失败了。市场完全不认Windows二合一平板,现在提平板还是说那些为现代文娱体验设计的,即运行安卓和iOS的平板。
PC市场其实非常广阔,现在也还在有发展。但是智能手机已经占据了现代文娱体验的核心了,以及传统的为现代文娱体验设计的平板在吸收了PC二合一设备的优势以后也逐渐复苏,PC二合一的设备的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
Surface的意义原来就是如此,探索二合一设备的前景。所以,Surface的未来,代表了PC二合一的未来,现在更代表PC的未来。
- 已编辑
- 77楼
Amylopectinlover 我自己写字有时候也这样,懒癌发作能省一笔是一笔
ThinkBou 二合一硬件配置目前就那么回事(rog幻那种开挂的除外)。外观也就华子的那款(matebook e)还符合现代移动设备的审美,苏菲还行但跟华子那款比还是逊色不少,至于联想(本人手持的这款),nnd,2021年你给我一个十年前的复古外观和停不止一艘航母的边框,不知道的乍一看还以为是台安卓4.4级别的古董寨板或者工业平板
然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系统了,现在连满意的手势操作,类似iPad的屏幕管理机制都没有,娱乐体验,唉…
暴论一句:至于对象和平板哪个的可玩性更高,这个吗,反正俺是不知道,但是我认识的人不少选择后者
- 78楼
SteveWorkshop 最后一句诸位切莫较真,权当玩笑
- 79楼
SteveWorkshop 2021年你给我一个十年前的复古外观和停不止一艘航母的边框
该不会是X12吧……
- 80楼
ThinkBou 没错就是它
- 已编辑
- 81楼
ThinkBou P28才应该是今年能上能下的香饽饽。
看来硬拗出来的P28是彻底失败……今年批量上H45的,而且Intel在13代对H45系设计做了一些特别优化,使得今年H45的能耗比堪比隔壁HS。P28除非散热不够,现在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随着游戏本轻薄化为主流轻薄本送的红利,看来已经吸收得差不多了(提升轻薄本的散热水平)。我此前提出P28才是香饽饽的观点,还是低估了现在笔记本的散热水平。
尘埃落定,喧嚣归隐。14代移动端改名+合线+新工艺,随着10nm工艺带来的一些探索性调整也回归尾声了,接下来就看Hudson Valley能不能为PC市场开拓发展新天地了……
- 已编辑
- 83楼
Famous 同时这也意味着从2013年开始英特尔主导的超极本计划的努力全部木大
想了一下,其实超极本没死透,而且还很成功。比如以Surface Laptop、XPS 13、 X1 Nano等为代表的产品一直在发展。不过超极本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其价位,也就是不可能让所有产品都变成超极本。
Intel的解决方案也很明确,用Evo来发展超极本计划,而且也确实通过Evo探索出未来主流笔记本性能的一个新模式。这个性能新模式,是指采用功耗区间极大的CPU设计轻薄本,在接电时依靠出色的散热系统实现高性能,在移动时依靠工艺与设计提升带来的出色能耗比提供良好的续航体验。不过做得比较好的是AMD,去年的6800H表现惊艳全场,这也表明Intel的Evo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现实需求的。我这里提及了两个要素,一个是出色的散热系统,另一个是工艺提升。这二者都需要时间积累,前者是传统性能取向的笔记本轻薄化(可以说是在超极本影响之下)的技术普及,后者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缺一不可。Apple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二者,才造就了M1 Mac在某些领域的出色表现。
不过Evo探索出未来主流笔记本性能的一个新模式,能不能普及到超极本产品呢?我看难。除非散热技术可以再提升,否则完全无法适应轻薄本奇葩的某些参数指标。而这个未来能否实现呢?看MacBook Air了。就连Steven Sinofsky也无法否认,Apple PC在PC市场具有的领导力。
回到P28的问题上。这款处理器产品线的失败就在于,没法让很多超极本产品实现这种性能新模式,一些超极本产品自身定位也在过度追求P28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另外就是实在不适合往主流市场批量投放,主流市场还是更倾向于“全能”的,也因此今年P28相较于H45,优势尽失。
此外就是,国内市场相较于海外市场,不同非常大,因此追求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联想小新系列就在Evo之前率先冲击轻薄本高性能,并引领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详细论述不便在此展开,有时间会发在其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