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过的真的很快,没想到 24 联赛都已经结束了。
其实硬要说我不是 100% 的竞赛生,严格意义上讲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在课余时间做几个题而已,也就是最后三个月才停了个课。
但那三个月可以说是感觉最像高中应该有的氛围的三个月。我仍然可以想起 6 月坐在录播室的控制室和化竞佬们挤在一块学习的日子,7 月份假装备战期末考试时各科竞赛佬们互相解答数理化试卷,被迫临时回教室上课时考 23 山东物理的惨淡成绩,打开实验室的电脑拿 GGB 画图和升级 Win 10,8 月份为即将踏上竞赛考场的化竞选手饯行的那个晚上陪他一块刷一晚上抖音,以及 9 月份独自在录播室里刷着老师给的和自己找的一堆题(以及摸鱼)......
9 号早上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去熟悉的录播室把东西都收拾好,就又离开学校,上了大巴车,把自己送到济南。晚上出门觅食,刷亿会 B 站,发了那篇”十周年征文“,熬到 12 点半才敢睡下。
10 号,紧张到 5 点半醒来,又在床上翻了一个多小时,7 点出门。临行前我的数学老师特意叮嘱说:别慌。
可惜我还是没听懂他想表达什么。
8 点,拿到一试试卷。溜了一眼填空,倒吸一口凉屁。8 个填空只有一两道可以秒出答案,其他题脑子一片空白,心态几近崩溃。等到实际开做,T6 奇怪的相切跳了,T8 的奇妙树也晕晕乎乎地算错了,唯一一个能让人感觉到舒服一点的只有 T10 做出来了。可惜 T11 只有 5 分钟时间,最后自然一片空白。
9 点 40 考二试。起初花 20 分钟秒了 P1 以为自己稳了,结果考完想把自己刎了。P2 的数论连同费马数成为了我的噩梦,为了它我甚至没有写 P3 的答案或是 P4 的第一步调整,只为了所谓”P2 的难度“。结果就是,我只得了 P1 的分。
走出考场,我并没哭出来——之后就只是跟着其他人买了午饭,上了车,回了学校学”无聊“的文化课。当然最后我似乎是成功了——考到这里,接着学数学。
故事讲完了,该到真正的感言了。
学下来这一年半,我最终并没能拿到一个理想的名次——或许当时我听了他的话,或许能再勇敢一点跳掉 P2......
但都是假如了。
但其实收获也是很多的:我找到了在当时课内的数学题里找不到的那种一道题想一周的感觉;我通过那些带着背景而来的二试模拟题,至少能看到一点点现代数学正在研究的问题;出去培训让我看到了其他省市的“强者”,也让我在 8 天时间内受了一次骗,跑了几趟路(?);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次能不受限制地扑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的经历,以及和一群好哥们共同奋斗和嚎房的时光。至少这些让我有了继续学数学的底气,以及给了我一个还算完整的高中。
并且,我曾经学过的东西并没有辜负我——-OH 笔试,各路模拟考的 T19......它给了我迎战难题的勇气,也给了我一套新的思维方式。
能拿到这些,其实就已经足够了——至少我可以告诉自己,我没有白学。
我也借此划开了和“那个人”的界限——那个在联赛之前用所谓的模拟考成绩搞我,最后以吊车尾的竞赛名次收场的人。
现在想来,也正是依靠这门课,我才有机会碰到另外一群真正志同道合之人,离开那个让我有点压抑的高中。
当然,我非常羡慕那些资源多,起步早的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理解,接触这些题目。而我却不了解那些大定理,大结论。
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未来不是吗——至少,我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心态,重新看待那些问题。
最后,祝先行者前途远大,越走越高,祝后来者竞赛顺利。
以及,谢谢你看到这里,听我说了一堆完全没逻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