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藏品而言,功能性就不再重要。经典系统的珍贵之处就应该在其本身,在于它存世之稀少,在于它于时间的长河里封印了一个产品最初的样子,在于它以一种可以与人互动的方式,记录了软件设计团队那一刻的不完美的思绪。是的,那一刻的软件不是软件功能上最优的,甚至不一定利用起来了硬件的全部功能[1]。但恰是初始系统的不完美让收藏品弥足珍贵。除了从道听途说的回忆当中重建2015年的数字生活,我们还可以与鲜活的老设备交互。iOS 9在iPad Pro上的UI显得笨拙:图标比起现代iPadOS大得好笑,控制中心小得像绣花边。多任务切换界面也不能利用大屏多显示几个应用。这些我有时间可能会开帖单独评测。但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新款设备的每一项功能设计,每一个软件细节,都不仅出自设计师的大胆想象,还经过实践和不断迭代提升,才形成今天的稳定样子。其他很多收藏品亦如是,你能从不同朝代的瓷器看出工艺的改良,更能从不同年代汽车看出技术的进步。但是在我心中,没有一样像数码产品这样适于收藏作为科技的见证。它们体积够小,一个箱子足够放下数十件;却又够精密复杂(sophisticated),拿起来有无数的可玩性。它们的价格够低,作为收藏品买很多件也不会花掉天文数字;却又足够高端,里面总是融着其生产时的前沿科技。它们足够稳定,放十年还可以拿出来使用;却又迭代迅速,几年的产品就能见证数代的迭代。
在经济动荡的年代里,科技进步许诺的生活提升,可能是为数不多比较可靠的幸福感和盼头的来源了。想想三年前的手机比起现在的是什么破铜烂铁,六年前的手机比起三年前的又是什么破铜烂铁,我就会为科技的进步欣喜。很难指望下一个工作会不会有更高的工资,但是同样价钱的下一台电脑一定会有更好的体验,或者同配置的电脑价格一定会降。你说这是奶头乐也好,但是一个与人类进步多少挂钩,而且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的盼头,还真不太好找。
[1]: iPhone 5S的Touch ID在iOS 7中只能用于解锁手机和下载App Store软件,直到iOS 8开放了接口让第三方应用支持指纹支付。iPhone 6S更新的M9协处理器在iOS 9中除了用于Hey Siri以外,很少有存在感,直到iOS 10加入了抬起唤醒功能。iPhone XS的Neural Engine名义上9倍的量变提升起初没有在iOS 12中体现出让人眼前一亮应用场景革新的质变,直到iOS 15加入系统级Live Text文字识别,iOS 16又加入系统级抠图。如此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