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大破事算是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人们对我有所不满其实暴露出了更大的问题:为什么两年过去,论坛并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有丰富的、有趣的、系统的内容和热烈的辩论,而只剩下源源不断的水贴、成员离开和对立? 今天偶然读到这篇文章,突然衍生了一种共情。在这篇文章中,我一直以来对中文互联网抱有的失望感具体化了,变成了这样一个结论:
现在流行的中文互联网头部平台在以下五个维度上进行限制,避免了公共领域的产生,从而阻碍了理性讨论的产生: 审查力度 时间调度 互动强度 平台热度 检索难度(原为储存)
现在流行的中文互联网头部平台在以下五个维度上进行限制,避免了公共领域的产生,从而阻碍了理性讨论的产生:
冷静了一会之后,其实除开平台热度之外我们都做得不差,但为什么“讨论”仍然不见了? 那么,来吧,我想用一场系统化的讨论和各位解决这个问题。
JC_ProPlus 我现在看了原文中的五条标准, 审查力度,时间调度和互动强度都(因为flarum的特性而)基本合格,我觉得,检索难度方面有没有到位可能对我还有所疑问,,,,作为普通用户访问过去的内容也是有难度的,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是由于个人主页并没有完全修复吧) 但是感觉这条也不太重要吧,
个人见解。
gyigi (当然我也没什么东西好放) JC_ProPlus 冷静了一会之后,其实除开平台热度之外我们都做得不差,但为什么“讨论”仍然不见了?
gyigi (当然我也没什么东西好放)
JC_ProPlus 冷静了一会之后,其实除开平台热度之外我们都做得不差,但为什么“讨论”仍然不见了?
把我的想法随便说说吧。 Windows 和 Mac OS 一直是最有名的两个操作系统,所以它们的界面也最受关注。 众所周知,Aero 广受赞誉,而 Metro/Modern 骂声一片。 但是 mac 端很少有批评的声音。 即使在巨硬将模糊效果请回 Windows 之后,还是有人对其界面不满。 为什么?还是先看看它们的对比吧。
可以看出,mac 的界面应该更加自然。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 字体?模糊效果?图标?都不是。 应该是圆角。 为什么?我认为,其实圆角在生活(城市&大自然)中更为常见,它是柔软的象征(之一)。在 mac 中,界面大量运用了这种元素,让其自然无比。但是 Windows 的直角主题却给人硬邦邦和尖锐的感觉,谁用着会自然呢?说不定有的人用着用着害怕里面锋利的角飞出来刺他/她呢。 为什么微软会突然使用这种主题呢,是因为想创新,但大家习惯了 Aero,忽然给你换成直角谁会想用? 所以微软应该稳中求变,从旧挖出新意。 现在微软便将圆角重新运用到了某些 UI 上,例如:
是不是眼前一亮? 用 macOS Big Sur 的广告语来表达,就是:
它亲切而熟悉,新意却无处不在。
也可以说,微软从以前的 Aero 中挖出新意,将高斯模糊与圆角完美结合,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所以我想说什么? 微软想要创新,不一定要改头换面,可以从旧的开始改起,让新界面,还有旧的熟悉感。 我们也应该稳中求变,从熟悉的开始聊起,不过要有一个方向,别东一榔头又西一棒槌的,乱七八糟。 而且如果您有能力,也可以从大家都熟悉的东西中,挖出新意,这样何不也是一种创新呢? 举个例子: XP 仿 Vista:XP 也可以这么美啊!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使用 Redlock 关闭 Metro:原来它还有旧界面啊! 等等等等。 我们不也一样?无论讨论的话题是是新是旧,只要它是有意义的,有新意的,就是好的。 从细节开始精致,慢慢地,整体也就精致起来了。 就说到这里吧。祝论坛发展越来越好。
刚才和群友进行了一段激烈讨论,我缓缓之后慢慢总结刚才的讨论结果(
如果需要加入讨论,我需要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系统的讨论? 可能是这样的讨论太少了吧,,,,,我倒是觉得BetaArchive的氛围是好的, 去年停课期间算是wvbforum的鼎盛期了吧,之后论坛再也没有这么活跃过,我想
原始文章使我感慨良多 总之,能这么想就是好的,希望可以越来越好,
Icelter (Ghdgtdgu) 什么是系统的讨论?
慢慢来,还在写(
Icelter (Ghdgtdgu) 原始文章使我感慨良多
特别是审查和信息管控的"3F"政策, 我真的感受到触动了什么
刚翻了翻精品列表,发现大部分作品都是已经打包好的成果展示,长的论述性文本已经很难找到了... 系统讨论包括讨论的内容和讨论的方式,我们在讨论方式上一直遵循对内容的最小化限制,那按照逻辑顺下去,出问题的便是讨论内容本身了。 找问题的路径应该由内而外,那我就先从我和我经常接触的人开始找起。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水群的时候都找不到在当年贴吧看贴的快乐,其实不难归因:我和其余核心管理这几个装了汤圆的茶壶不是没什么值得花大篇幅进行论述的话题,而是因为别的时间占用了本来可以拿来写东西的时间。举个例子,我和 @飒羽 从二月份起沉迷原神至今, @Bingohuanj 在Arcaea摘星和maimai DX拿虹框、CHUNITHM刷Rating上16的路上开足马力,而 @Akira Salvare 、 @焊锡锡 和 @一个技术宅 正沉迷学习。 这实在是大无语事件:原来我们都忙于生活,忘了探索...
JC_ProPlus 我觉得,(应该是定理了) 介绍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比直接展示一样东西要困难许多,
直接拿我的编程展示举例,我在20年7月末连载过iNotepadVC的制作,那个时候真的是很困难,我要每天更新, 组织介绍的语言,处理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毕竟那个时候我水平根本不行。总之,很累。 后来我就不这么做了,直接用程序的源代码来介绍知识,讲解原理,但大规模地语言组织对我还是有难度的,,,,,,, 所以,再后来我就基本只展示程序了,
其他方面的情况大概差不多吧,个人见解,欢迎交流。 (当然,我相信你们的水平比我要高很多的)
Icelter (Ghdgtdgu) 介绍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比直接展示一样东西要困难许多
是的,不可避免。 必须得承认展示事物的工作原理是一件复杂的事,但完成这一事其实可以有很多方法。从形而上的概论到运行原理的分析,这其中总有最适合自己的。 不过把范围放广一点看,我们兴趣的大方向其实是不变的:总是和电子产品分不开,无论是其本体还是用其创造的事物。在这个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从我的立场看,可讨论的东西远不止一点点。 此时不得不直面一个话题:人的兴趣点是会变的。如果能及时给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我想这不会是太困难的事。 这时我便想引出我接下来的观点了:大家都没做这样的事,其实有很多层原因。
我们在wvb成立之初其实已经为我们的话题卡了一下。
并非针对所有人,但从贴吧搬走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多人的研究中心是具体的例子便是Windows、其版本和系统组件研究、其他系统的安装和把玩、以及PC的组装和配置。虽然这一话题确实有不少可讲,但它在无形之中框下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固定信息源的归纳。由于这实际上是对特定作者的二创,所以无形之中就卡住了他们的天花板。这样,他们多少就会因现有内容被榨干和现实中存在紧迫任务而停下探索的脚步。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但很多在Q群吹水的人确实是这样的。
在群里聊这个的时候,还有两句话值得注意:
迪卢克·莱艮芬德 21:52:24 但你要说论坛部分用户没这个能力还是过了 迪卢克·莱艮芬德 21:52:40 应该说是单纯的懒和没时间去打磨文章
迪卢克·莱艮芬德 21:52:24 但你要说论坛部分用户没这个能力还是过了
迪卢克·莱艮芬德 21:52:40 应该说是单纯的懒和没时间去打磨文章
在此,请各位回想一下:自己上网后最主要的时间花在了哪里?是玩游戏,看视频,还是仅仅把新鲜事看了一遍,就发现时间早已来去无踪? 前文提到的“淹没”事实上无处不在。
值得指出的是,“淹没”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任何实际政策的实施。因为在今天,每一个用户身处的本来就是一个信息不断淹没信息的混乱世界。很多时候真相确实仍然存在着,只是被无数的娱乐资讯和商品广告吞没掉,不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英文互联网中也有一大批用户在怀念2000年代初的互联网1.0时代,也在感叹现在的讨论质量低下。毕竟“淹没”的情况是全球性的。
我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是时候精简自己的信息来源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被信息洪流打断思考的最佳方式,便是不去读它。因信息洪流和现实压力的双重挟持而浮躁,也是我们的系统讨论逐渐消失的一大原因。
JC_ProPlus 确实,我每次打开电脑总是背负着一大堆事情,结果一两个小时下来时间已经被拖延的差不多了。。。。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加油。我很期待后面的内容。
JC_ProPlus 我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是时候精简自己的信息来源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被信息洪流打断思考的最佳方式,便是不去读它。因信息洪流和现实压力的双重挟持而浮躁,也是我们的系统讨论逐渐消失的一大原因。
这似乎就是为什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告诫我们在网络上要学会"信息节食"罢.... 可惜相当一部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就是依靠大量而碎片化的信息而经营的...
JC_ProPlus 我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是时候精简自己的信息来源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被信息洪流打断思考的最佳方式,便是不去读它。
啊,是的,看着看着两小时过去了,作业还没有做呢。。。 至于 UTM 为什么迟迟不更新,是因为最近 iPad 拿不到+排版困难+不知道更什么🤷♂️ 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子,但不知道如何调动气氛,我最多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少放垃圾文字,多放有用内容进来了。。。 目前为止圆满完结的好帖只有 「Tinker」。 (在这 N 多天的匆匆里,我究竟做过些什么有用的呢?谁能帮帮我?)
好困,睡一觉起来再写措施(
没有时间 没有精力 没有热情 大多数情况下打游戏之类的活动来获得满足感容易得多 大多数情况下写作业更让人觉得在干正事 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原来对技术的热情已经大减,转而把精力投入到和自己生活更相关的学校中,或是各种娱乐消遣时间
游戏?不存在的,根本不玩。
Xyy781 大多数情况下写作业更让人觉得在干正事
非常赞同,尤其是面对上世纪思想的家长而言。 有的时候一开始热度是有的,但是当时可能对要发出来的东西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导致了我后来再有发现只能回去挖坟,没办法,要是新的发出来,老的就变成水了,GMail里面曾经也出现过管理的提醒(烂尾楼啥的)。
还好我对大家常用的消遣方式不感兴趣。
这都开学一个多月了 这和坛子的人员组成共同决定了现在坛子不会有太多的内容产出( 还有这段时间我一是忙着学习 二是忙着我的博客 几个文章都投博客去了 论坛就没怎么看(
我跟焊锡锡 的看法一样,因为开学了【 等寒暑假一定会多一点的
每天我爸妈给我施加压力,我个初一被我爸妈逼着背高考单词((( 当然我最近通过摸鱼一直在研究flarum
gyigi 我个初一被我爸妈逼着背高考单词
如果是我们这边的话,估计都不会读,我们这边没几个人会音标,我也没有全学会
何木槿 我会音标, 看懂英语阅读题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 所以这就是我英语成绩得以维持的原因. 但说到口语和写作我就犯难了......
中考临近, 尽管我认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比作业重要(在成绩可以保持的情况下), 但是课业任务和压力挤压得我, 像在沙丁鱼罐头里挤时间, 所以我不可能有太多内容产出, 至少也要到中考之后了
停课不停学期间wvbforum是最活跃的, 这样的繁荣估计是难得一见了吧, (可遇而不可求) 升上高一之后我就变成月休了, 估计会彻底停止活跃了, 可能有些跑题了吧....
Icelter (Ghdgtdgu) 我就是有一个音标不认识 我的英语写作还好,词汇量也是班里最多的,但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找信息
删封申诉 | 知乎专栏 | 状态监控
本站文章除其作者特殊声明外,一律采用CC BY-NC-SA 4.0许可协议进行授权,进行转载或二次创作时务必以相同协议进行共享,严禁用于商业用途。